·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98.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朱新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3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秦皇岛市青龙县草碾总校 朱新林

 

2012年9月18日,河北师范大学“余映潮语文工作室”第三次活动在石家庄市四十一中报告厅举行,在会上我做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说课。

本文的教学我从以下三个板块进行:

教学铺垫:解题释义,化解难度(约4分钟)

步骤一:我直接导入这一课,结合课题我设计“从课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的话题。

步骤二:根据学生的回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梳理思路(8分钟)

步骤一:资料助读,走近作者和文本。

步骤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和情感。

步骤三:学生朗读全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选点突破(约18分钟)

训练一:精读第15自然段,讨论探究。

训练二:精读第68段,讨论交流。

训练三:全班齐读第9段,研讨下列问题。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品析词句(10分钟)

训练一:品读课文第1段,师生一起品析 “总”、“只”、“一味”三个副词,学会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讽刺意味,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训练二:品读课文第34自然段,品味“自欺力”、“他信力”造语的新奇。训练三:作者为了论证自己“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论点的正确,列举了“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请你用这种句式说话。

余映潮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如下评点:  

今天说课最难的就是本篇课文,这篇课文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把课文教好。本文历来都是高中课文,在人教版教材里把他降格为初中课文,这样就给初中语文老师增加了非常多的麻烦、多事。

课文不好上的原因在哪里,不好懂。特别是鲁迅先生的驳论方法,是独有的方法。不像一般驳论方法,他又不好懂,方法又是独有的。教参上说他是直接的驳论,但还是没有把他的手法说出来。又说,通过否定论据的方法来说明论点的无效。其实这篇文章的驳论方法属于析概念,就是分析里边的概念来论证,这样就好懂多了。析什么概念呢,就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概念在当时现实生活中是不成立的,就某些人而言,它本来就没有自信力,不存在是不是的问题,就某些人而言他有“他信力”和“自欺力”,也与自信力无关。所以,通过析概念这种方法,抵论这个概念的谬误,来直接否定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很难和学生讲清楚,就正如朱新林所说的化难为简,把难文进行浅教。把驳论方法带过去,重点放在间接驳论上,这样一个部位上,立论部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表达特点是犀利如刀,热情如火。犀利如刀表现在第一部分,热情如火在第二部分,重点放在热情如火部分。

本文铺垫一定要到位。邹韬奋在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说:“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虚,而鲁迅先生是战而不虚。”可见先生的人格力量是多大,要进行渲染。

余老师评点之后,给我提出了以下新的教学创意:

第一块,文意把握。请同学们尝试着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这个动作对学生本身而言也是很难的。我们的学生学这篇课文时,靠预习,没有参考资料可查阅,只能靠自己能力来揣摩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来概括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处处关照到学生学习的难度,用这样的话题来尝试着对课文有个的初步了解。如果不行,老师讲析。

第二块,探究或者讲析,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驳论的。一般而言,这个探究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农村的中学,我们很现实的就讲析吧。讲析这篇驳论的方法是什么,是驳论据,因为论据不真实,所以论点不存在。为什么要老师讲,因为老师的水平高。有的上课文,让小组讨论,白白的浪费时间,哪里读不懂呢,连老师都难的。我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现象,连朗读不对了,都不指导。岂不知,教学的规范,破坏的体无完肤。朗读是学生自己读的事情,还要小组合作呀。那你给我读,我给你读,还用小组合作呀。这个地方不懂,可以不讲,这是讲析驳论。

第三块,赏析间接的驳论。这在另外一件事上,自信力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有并无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人在,我们把这段文字整理成一篇驳论的文章,整理成一篇立论的文章,进行立论教育。论点我们有并无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一,自古以来,就有那么多的人,论据二,就是现在的人们,何尝少呢,结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还可以,倘若指全体,那简直是污蔑。这样完整的微型立论就出来了,这样是由学生整理出来的,从这篇文章里整理出一篇微型立论文。这就是抓手,这就是思维训练,这就是分析训练,这就是能力训练。整理出立论文,这个训练就是扎实的。在教学过程里,随文进行的,要欣赏那几个字,很费周折。

这篇微型立论,字字含情,句句有意,热情似火、高亢激烈。充分表现了先生的战斗心声。比如这一段: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的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中,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这是多么好的朗读训练呀,多么好的语言分析材料呀!更不用说,我们就有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人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很好的文,立论加品析,分析它的语言魅力。实际我们是上了一个很小的小课。这个小课就是中国人有自信力的欣赏,这样形成一篇小文章,然后进行欣赏,这课就真的上到实处了。所以说,难文浅教,就是在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力争用一点东西落实下去,这就是难文浅教。

我听了余映潮老师的指导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铺垫,对鲁迅的人格力量进行了渲染;其次我采用了化难为简、难文浅教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间接驳论上,这样作品那种犀利如刀,热情似火的风格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抓手,就有了丰厚的收获,思维训练、分析训练、能力训练都得到了重视。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