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104.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李奉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3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中学 李奉先 2010年 9月15日,在中语会实验中学专家工作室第四次培训活动中,我为初三55班学生讲析了《敬业与乐业》这一课。 一、这个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㈠余老师评课前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1.这是一篇演讲词,也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议论文。我教学时将分为三个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赏读课文,品味论述之美、语言之美;联系实际生活再次品读课文,展示思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读、说、析、品、评各个环节,要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在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教师的引导与点评。 【学生活动设计】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体会文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敬业与乐业的人文美,培养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熟读 赏读 思辨 【预习要求】 1.读标题,读通课文,读明注释。 2.读课文,划出文中的格言、经典语句,并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时间安排】 在有预习的前提下,安排一节课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铺垫】(2分钟) 1. 一句话引入: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阐释课文标题的意思。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乐业”就是在“乐以忘忧”之中实现个人价值,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2.请同学们说说《敬业与乐业》的“敬”字与“乐”字的意思。 3.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教学板块之一 熟读课文 (10分钟左右) 教学板块之二 赏读课文,品味文蕴。(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20分钟左右) 教学板块之三 思辨 理解“敬业”精神? (8分钟左右) 我记得那天讲完课后,余老师为我及时进行了这样的点评:“开讲厚实,铺垫厚实,功底扎实。在熟读课文后,能把“赏读课文,品味文蕴”作为最佳切入点。” “这节课的弱点是:教学时间安排要更合理一些。” ㈡ 我在余老师的指导之下重新进行了设计或者教学 【教学铺垫】(2分钟) 1. 一句话引入: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阐释课文标题的意思。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乐业”就是在“乐以忘忧”之中实现个人价值,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2.请同学们说说《敬业与乐业》的“敬”字与“乐”字的意思。 3.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教学板块之一 速(熟)读课文 (8分钟左右) (生字词语课前预习解决,此处删) 直接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教学板块之二 赏读课文,品味文蕴。(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22分钟左右) 教学板块之三 思辨 理解“敬业”精神? (8分钟左右) 二、生动艺术地表述效果及感受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现在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安排在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中有两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兼顾了议论文知识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我教学时分为三个板块进行教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赏读课文,品味论述之美、语言之美;联系实际生活再次品读课文,展示思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读、说、析、品、评各个环节,要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设计,我首先通过讲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结构思路。然后,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了:“试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就逐步明确了文章层次的划分,再经过交流、归结,文章的结构就清晰的体现出来了。朗读时的第二个要求是“逐一抄录课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学生很容易从文章中划出这些语句。这些语句的出处和含义在课文的注释里可找到;再加上文章中有多处,作者在引用相关语句后又作出了解释,所以学生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时就没有困难了。不过,在要求学生积累背诵这些语句时,却有了一些难度。 为了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我在分析时采用了选点品读的形式并且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触动。在第一课时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结合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多列举事例,这样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当前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就在课后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乐学的意识。在第二课时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将梁启超的观点和拿破仑的名言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展开辩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质疑能力,也探讨了有关人生的一些问题,增加了文章的实际教育意义,效果较好。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批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