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112.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张利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3/23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鄂尔多斯东胜实验中学 张利伟 2009年12月3日全国中语会东胜区实验中学专家工作室启动暨中语会培训第一次讲课活动,我讲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我最初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初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助读资料:《战国策》 活动一:读课文,做到准、通。 1.学生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yì zhāo guān kuī ji cháo jiàn 昳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朗读指导 如第一次读: 读得流畅——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 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第一段,由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明晰的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2.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 活动二:译读课文学生大声读课下注释, 注意积累以下词语:修、孰、私、蔽、闻、美、朝 面刺、 谤讥、昳丽、旦日、明日、门庭若市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2.概括内容,明白大意。 师小结:这是一个叙写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第1段):邹忌与人比美,不因赞美而自喜,悟出直谏之理。 (第2段):邹忌现身设喻,讽劝齐王除蔽纳谏。 (第3段):齐王广开言路,政治清明。 三、作业背诵课文 余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评点,并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 亮点:自讲自练。 弱点:以为一节课能够解决问题。 教学创意:1.活动一:字词辨析。2.活动二:课文读译。3.活动三:话题讨论。4.活动四:老师讲析。 我在余老师的指导之下重新进行了教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助读资料:《战国策》 导入:成语-----门庭若市(请同学们讲故事以便检查预习) 活动一:读课文,做到准、通。 1.学生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yì zhāo guān kuī ji cháo jiàn 昳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朗读指导 如第一次读: 读得流畅——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 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第一段,由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明晰的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重读“美甚”“何能”,读出反问语气,读出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读出妻子 的偏爱之情。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重读“不若”,语气平淡,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要读出客人应酬、逢迎的态度。 ——重读“美我”、“私”、“畏”、“有求”,声音低缓,意味深长,要读出冷静、清醒、 恍然大悟的态度。读好人物语言,读出丰富的情感、心理。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 要适当拉长。 2.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 活动二:译读课文学生大声读课下注释, 注意积累以下词语:修、孰、私、蔽、闻、美、朝 面刺、 谤讥、昳丽、旦日、明日、门庭若市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2.讲故事 以邹忌为第一人称讲故事,重点刻画邹忌的心理(比如进谏前心想如何让齐王纳谏、进谏时忐忑的心理),以齐王为线索人物改写这个故事,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重点刻画邹忌的形象;下一节课我们重点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及文章的内容、写法探究。 联系实际,掌握人际交往艺术 活动一:再读课文,全文每一段都有一个字贯穿始终,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板书:思(老师建议你这样找) 教师示范:“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活动四: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师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两个字:“思”“善”。 五、教师小型讲座: 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六、作业背诵课文 学习感悟:板块式教学------横看成岭侧成峰 再次上完本课,深深感受到板块的魅力所在,看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在教《散步》一文时,余老师将我们的读文感知、故事梗概的梳理,优美语句品析、在读中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听着他的朗读那是一种感染,尤其是那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读出了意味深长,读出了人到中年肩上重担—-上有老下有小。到现在身边其他科目教师每每提起余老师都会背出那句话,且赞美一番语文真美。回味一下他对教材的解读,那更是一种惊叹。读品结合,读说交替 角度奇妙,兴味盎然。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