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120.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宋红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3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宋红霞 有幸成为余映潮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感到万分荣幸,也无比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本次以“‘板块式’思路、主问题设计、学生课堂活动设计的教学技能”为主题的工作室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对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又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11月21日,我和八5班的学生在东坡厅呈现了一堂《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在学术界被奉为“神品”“精品”,所以我在教授的时候时刻提醒我自己要站在文学的高度,要提高教学的标杆,要具体有条理地引导学生赏析“神”在何处,“精”在何处。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疏通文意、解决障碍,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意。活动二、反复朗读,读出味道,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出文言的味道,读出句子的节奏,宁静的氛围和读出夜游的兴致。活动三、赏析美点、探究情怀。目的是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最终品味出以下美点:美在层次清晰,美在字约义丰,美在描写新,美在情感波澜,美在闲人意味。活动四、拓展延伸,感悟深化。目的是选取三个苏轼在黄州时所写的作品,学生一起赏析品味,再来追寻和学习苏轼的人生之美,从而引导学生在人生路上无论“雨”“晴”,都以“闲人”的心态,始终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余老师这这样点评我的课: 乌台诗案介绍,一人朗读没有关注集体训练。知识卡片,用本课认读和其他课认读联系起来。学生朗读集体活动充分,但背诵没有。一生品“庭下”句,教师讲句子的意趣,只有一个学生发了言,老师就讲了半天。 余老师认为,在我的这堂课中,有创新的字词教学,但厚度不够;有成块的朗读训练,但创新的角度不够;有品析美点的训练,但内容的设置,也是创新不够;仍然没有课文译读训练,没有背诵训练,缺少动笔训练:一是学生预习过头,二是将学生视为人人优秀。上课时少强调课前的“预习”,不要让拖堂成为常态。 余老师还语重心长地讲述了教学本课时的关注点:样扣住“语气”来进行有层次的细腻的朗读训练。“欣然”“念无与为乐者”“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深沉、感慨),怎样让学生触摸到文中的情感波澜。 最后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记承天寺夜游》: 要有厚实的字词教学,要有助读的资料,强调学生加以理解。活动一、背景介绍,字词认读,活动二、朗读背诵,课文美译。活动三、选点精读,美句品味 活动四、趣味分析,情感体验。分成四个部分,学生补充括号内的情感,欣然——低沉——欣喜——惊喜——感慨,分析内容,情感波澜。概括:月色入户——月下寻友——月下美景——月下感慨。 我的感受如下: 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的教学设计不够科学,不能预设学生的困难,给学生问题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本以为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理解不难,以为“相与”“空明”“念”课下都有释义,就无需多讲;也以为整篇文章的翻译很简单,无需再逐句翻译。但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美点赏析处的不敏感和吃力,正暴露出学生对意思理解的不到位,在点评时,余老师指出我将学生视为人人优秀。想想真是这样,也实感羞愧,我们教学不是应面向全体学生吗?不是应该致力于每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吗? 在美点赏析部分,我给了学生很多个欣赏的角度,但是学生没有赏析到作者情感的波澜之美,原因在于我之前在朗读训练时已讲到哪些地方要读出“夜游的兴致”,而且也没有设计好引导的环节。由此我觉得自己应加强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训练得法。 在自己上课之余,我还听了兄弟姐妹的5堂课并认真聆听了余老师亲自执教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说“屏”》,都值得我好好学习!余老师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孜孜不倦的业务追求和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令我叹服。余老师的人格魅力、文化魅力以及身上透出的 “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的美,深深地感染并影响着我。 余老师的课像一首唐诗,清新自然、含蓄典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一般严谨优美的课堂结构,层层推进的课堂内容,优美典雅的课堂语言,儒雅的学者风度,无处不彰显着语文之“美”,那是一种诗化的美,陶冶情操的美,令听课老师们如沐春风! 余老师提醒我们要构建清晰的语文课堂结构,要精心设计主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主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活动。“主问题”角度美好又切实可用,它在教学中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主问题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在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 除此之外,余老师还谆谆教导我们训练要得法,要有科学可操作阅读分析技能,充分关注教学资源的提炼,语言学用实践活动以及创造读写结合教学的丰美形式。 仰望大师,聆听教诲,有醍醐灌顶之感,我将沉下心来,努力践行余老师的建议,提升我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