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试题练习 >> 中考复习 >> 正文 | 今天是: |
巧解巧练12 文言语段阅读 | |
作者:发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4 | |
21.(X3分)对天下大势,诸葛亮主要做哪些分析? 22.(X3分)针对先帝眼前的境况,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 23.(X3分)诸葛亮替刘备策划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4.(C4分)用“诸葛亮是一个……的人。”的格式,写一句评介人物的话。 2004年中考新题预测 25.(6分)选出对下面两首“咏秋诗”分析有误的一项 ( ) (一)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秋行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A.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 B.两首诗都压韵,都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脍炙人口。 C.刘诗是出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徐诗是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笛,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D.刘诗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由虚入实,对比鲜明;徐诗运用静动映衬的写法,寓动于静,言近旨远。 【巧解巧练12答案与说明】 ㈠1.黄河、文章、天地等(1、2、3答案不唯一,题合乎要求即可) 2.大夫、子等 3 太尉、宫阙等 4 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5.①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提笔学习做这样的文章吗;②诸子百家的著作虽然没有不读的,但都是古人的旧思想,不能够以这些来激发自己的志气 6.以为文者气之所行;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用孟子、司马迁的事例来论证 7 希冀结识韩琦的强烈愿望 ㈡8.A(A.苟:均为“如果”;B.易:前为“改变”,后为“交换”;C.吊:前为“凭吊”,后为“安慰”;D.强:前后音不同,意也不同,前为“努力施行”,后为“僵硬”) 9.B(前为连词“和”,后为语气词) 10.C(屠狗者:泛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 11.D(以两个“为我”向隐居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致意,希望他们站出来,为朝廷效力) ㈢12.C(A.以:前为“以为”,后为“把”;B.于:前“至于”连用,到了,后为介词“在”;C.之:均为“的”;D.前为代词,后为语气词) 13.D(A.属:前义为“连续”,后义为“管辖”;B.自:前为“从、由”,后为“如果”;C.绝:前义为“极高的”,后义为“消失”;D.旦:均为“早晨”) 14.①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③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④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 15.山势陡峭、水流湍急 16.高峡、急流、哀猿、渔歌等 17.侧面写出夏日江水水流之急 18.悲哀婉转 1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根据实况评改,如:这篇文章美,美在语言精炼,生动传神,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给人清新明朗的感觉 ㈣21.①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巧解巧练13答案与说明】 1.B 2.合乎要求的即可,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③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A 4.B、D、C、A 5.①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②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③君子于役,不知其期;④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控诉了统治者的罪恶 6.C 7.A 8.B 9.望、搔 10.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根据实况评改 【文言文阅读单元小结答案与说明】 1.①C ②B(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2.D 3.D ㈠4.C(前为名词“同伴”,后为副词“仅仅”) 5.B(累积为“叠加”之意,现代汉语多用于抽象事物,用法稍有不同) 6.①蹲坐而玩乐;②(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③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④青山萦回,白云缭绕 7.①于是让手下的人过湘江,沿着染溪(走),砍伐杂树,焚烧野草,上到山顶才停止;②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洋洋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8.D ㈡9.D(A.之:前为代词,后为助词“的”;B.乎:前为语气词,后为介词“在”;C.而:前为转接,后表修饰;D.用法相同) 10.A(前意为“得到”,后为通假字,通“德”,意为“感恩”) 11.①苟且取得;②假如、假使;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④位高禄厚;⑤有什么好处;⑥天性、天良 12.①“辟”通“避”,躲避;②“得”通“德”,感激;③“乡”通“向”,从前;④“辩”通“辨”,辨别 13.据实况评改(注意句式特点,力求形神兼备) 14.摆事实、讲道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15.舍生取义 16.答案不唯一,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㈢17.D(A.信:前为“信誉”,后为“伸张”;B.殆:前为“大概”,后为“疲倦”;C.将:前“将军”连用,名词,后意为“带领”,动词;D.用法相同,均为“谋划”之意) 18.A(前为助词,后为代词) 19.①争强、争胜;②爱抚、爱惜;③广泛地罗致;④险阻,形势险要的地方 20.①(曹操)挟持着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②可以争取他作为外援却不可谋取他 2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3.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4.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言之成理即可,还可说“高瞻远瞩”等) 25.B
|
|
文章录入:liyan4812180 责任编辑:liyan4812180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