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七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荆建东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 单元概述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  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  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三).课时按排   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名著阅读                  3课时

 

(四).教学设想

 

一、          松鼠》从总括松鼠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语言生动,适宜抓住总分结构来解读课文。

二、          《松树金龟子》节选自《昆虫记》,此作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科学详尽地介绍了松鼠金龟子的外型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育、繁衍等。让读者对这种常见的昆虫获得科学的知识,激发读者热爱昆虫之情。作者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的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一些对培养同学们科学实验的态度大有裨益。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与思想于一体。作者不仅是位杰出的昆虫学家,而且是位出色的文学家。

三、          国宝大熊猫》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说明;结构上按有国到果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这三个方面改过戳名大熊猫的珍贵,依次说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最后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之后指出它有频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国到果。阅读本文注意,过渡段和过渡句,是文章层次清晰,又富有变化,另外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如写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它的可爱,机警。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值得借鉴。

四、          诵读欣赏,重在朗读,在朗读中品位诗歌语言的精练,形象的丰富的感情的抒发,联想的自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运用工具书来赏析古诗,更好地丰富人文涵养。

五、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要求学生会观察,要能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更要学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可适当介绍写动物的方法。如:静态素描法、总分结合法,各正说明法、动物自述法来使写动物的文章更加生动,激发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激性。

六、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确定和谐社会这一理念包括自然生态的和谐,把保护野生动物落实在实处,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参与社会时间的热情。指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内容和目的落实调查的形式,写出有效的调查报告和相关文章。

七、           名著阅读——西游记。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其中学多形象童孺皆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去系统地鱼肚,全面深入地去了解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以通过人人讲西游记故事的形式来展开,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来研究其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可以通过文学欣赏的形式来探讨恩物形象的塑造。可以通过智力竞赛等形式来巩固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做好读书札记,或摘抄,或赏析,或写读后感,最后由老师总结阅读该名著应达到认知领域,情感的领域的目标。

 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十四   松鼠

方案A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说明小动物的文章。课文从总括松鼠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语言生动。初一学生对自然界的小动物往往兴趣较浓厚,应将这种兴趣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作者怎样描述小动物。可训练学生认真编写提纲,复述课文,加深印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

2.  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讨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同时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五.课前准备:

1.教师通过上网搜索有关松鼠的图片、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制成教学课件和投影片。

2.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有关知识,并查阅生物课本及与松鼠有关的书籍,制成知识卡片,同时预习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文章的整体结构;松鼠的形态特征和驯良性格。

(二)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

                             

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和顺善良。                        

2)精巧细致,灵活敏捷。              

3)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4)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          

5)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

(1)       师范读课文的12两段。学生思考: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找出第一段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讨人喜欢)

(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带着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来朗读。

2.列出本文的提纲。(要求独立完成后再作交流)

教师加以明确,形成板书。

   第一部分(第1段):总体介绍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

    第三部分(第6段):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是有用的小动物;1 多产;2 皮毛的色泽;3 肉、尾毛和皮的用途。

四.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引导学生研读123段。

  1.课文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这一段是总括的话,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说明松鼠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是贯串全文的意思。

  2.第二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明确:这一段是承接上文,具体描述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主要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样子。

  3.第二段中用了哪些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师明确:

  “清秀”,形容漂亮、可爱。

  “闪闪有光”,抓住松鼠眼睛的特征。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突出了松鼠身躯的灵活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用这些形容词突出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

  “帽缨、翘、躲、乘凉”,显示了松鼠特有的可爱之处,给人以美感。

  4.学生默读第3段。

提问、讨论:这一层主要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呢? 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呢?

教师明确:这一层主要写松鼠驯良的性格,写了三个方面:一是松鼠活动的范围,“经常在高处活动”;二是活动的时间,“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显得很是活泼有趣;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表明它的驯良。这样,就更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让学生绘声绘色的复述这部分内容。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  根据指定词语(乖巧、警觉、驯良)的意思,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